宋代的夏天和现在并无不同,一样有三伏天的暑气蒸腾,一样有让人想躲进阴凉的燥热。
但宋代僧人释道济的《九里松》,却像一把打开清凉世界的钥匙 —— 明明写的是寻常景致,读来却能让人从心底泛起凉意。
《九里松》
南宋·释道济(济公活佛)
九里松阴路,青泉映白沙。
谁知三伏暑,小草有幽花。
“九里松阴路”,开篇就是铺天盖地的绿。想象一下,一条被松树遮蔽的长路,足足有九里长。
松针层层叠叠,把毒辣的太阳筛成细碎的光斑,走在里面连脚步声都带着草木的清香。
这不是刻意营造的凉,是自然生长的荫蔽 —— 松树不会因为谁怕热就长得更密,却偏偏在暑天里成了最可靠的庇护。
就像生活里那些不声不响的善意,从没想过要讨好谁,却总在需要时恰好出现。
“青泉映白沙”。泉水该是从松林间渗出来的,带着山石的凉意,在沙地上聚成一汪。
青是水的颜色,白是沙的质地,两种干净的颜色映在一起,连空气都变得透明。
这泉水不会急着流向哪里,就静静待在那里,把松影、云影、过路的风影都收进怀里。
人在这样的景致前,心也会跟着慢下来 —— 原来不必追赶什么,停下来看看水怎么漫过沙粒,也是一种安稳。
图片
“谁知三伏暑,小草有幽花。” 谁能想到,在能把人烤化的三伏天里,路边的小草间,竟藏着悄悄开放的幽花。
这花肯定不惹眼,或许是淡紫、浅黄,小到要蹲下来才能看清。
它不管天气多热,不管有没有人欣赏,该开花时就开花。
暑气在它这里好像失效了,或者说,它根本没把暑气放在眼里。
这大概就是诗里藏着的深意:真正的清凉,从来不在躲避里,而在接纳中。
松树不与烈日对抗,只用枝叶搭起阴凉;泉水不抱怨暑气,只凭本色守住澄澈;幽花不畏惧高温,只按时节完成绽放。
它们都在盛夏里活得自在,不是因为拥有对抗炎热的本领,而是懂得在自己的节奏里生长。
人总在暑天里找空调、寻冰饮,就像在生活里总想着逃避难题。
可再强劲的空调也吹不散心里的烦躁,再冰凉的饮品也压不住莫名的焦虑。
就像九里松的阴凉,从来不是隔绝阳光,而是让阳光有了温柔的样子;幽花的绽放,从来不是无视暑气,而是让暑气里有了生机的痕迹。
那些让人觉得 “难” 的日子,或许就像这三伏天。
我们不必急着逃离,也不必怨天尤人。
可以像松树那样,在自己的领域里慢慢扎根,用积累的力量给自己搭个庇护所;可以像泉水那样,不管外界多喧嚣,都守住内心的清澈;更可以像幽花那样,哪怕环境再严苛,也不辜负自己的花期。
走在九里松的路上,其实是走在一种生活态度里:接受夏天会热,接受日子会有难,但也相信,浓荫会有,清泉会有,连不起眼的角落里,都藏着不期而遇的美好。
图片
暑气终会过去,就像所有艰难都会过去,但那些在暑天里学会的从容 —— 在燥热中保持沉静,在困顿中守住生机,会变成心里的荫凉,陪着我们走过更多季节。
或许这就是释道济想告诉我们的:不必怕热,也不必盼凉。该浓荫时就浓荫,该开花时就开花,在自己的节奏里,把每个当下都过成风景,就是好的活法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牛达人配资-炒股配资门户网-杠杆配资官网-股票配资公司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